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容山小学 刘玉华
【摘要】 图书馆资源为小学素质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资源空间。整合传统与现代的图书馆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可以优化课堂教学,强化课外指导,亮化校园文化,普及学生科技知识。图书馆资源经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可以促进教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推动小学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 图书馆资源 小学 素质教育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图书馆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担当的责任越来越大,功能也在不断扩展,它既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又开拓了学生视野,启迪了学生的心智,转变了学生的思想,不但可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二课堂,也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阵地,能为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发挥很大的作用。这一切都充分说明了学校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图书馆是一个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利用的一个“公共性”场所。广大师生不但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求知途径和资料,而且在富有浓厚文化氛围的读书环境中,自觉地接受文明环境的熏陶,从而实现其理想人格的塑造,达到提高素质的效果。
一、合理利用图书馆,优化课堂教学
1、 利用图书馆资源服务教育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图书馆资料丰富,各种资源为小学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教师既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有用的资源进行备课,做好教学准备,也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的资源进行课文预习和复习巩固。
例如预习课文,因为每个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学能力上的不同,加上个人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不同(有的学生偏爱查看教辅参考资料,有的学生习惯使用网络查找资料),导致预习的效果存在很大差异。如果利用图书馆的资源,让学生在同一个平台上获取相关信息,就会大大提高预习效果,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收集整理馆藏资料信息后,根据教学需要,列出与预习内容相关的书籍报刊、浏览网站,分小组、按专题查找资料,制成资料卡片汇总,资源上传到校园网后大家共享,共同完成预习。
2、 引入信息媒体资源,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学校图书馆里拥有制作精美的视频资料、电子书报、校园网站上的丰富的教学资源,为现代化教学提供了方便。教师课前精心准备后,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合理使用这些信息媒体资源,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想像力,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和学生的教学体验。
利用图书馆资源,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引导学生去搜集、整理各种资源,深入学习和研究课本知识。如果能将现代多媒体手段、数字信息资源与传统教学资源整合,寻求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发展,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影响必将是深远的。
二、引导学生使用图书馆资源,开拓学生的视野
在学校,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有两个:一是课堂上师生互动学习,二是学生课外自学。因此,既要强调课内学习,又要强调课外研究,不仅要求学生对课堂知识及时理解掌握,还要让学生在课余展开符合个性需要、富有创造精神的探索,也就是提倡学生带着各种问题到图书馆去解决,在解决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质。让学生凭藉图书馆的图书、信息资料、报刊文献、电子资源等,自由跨越时间和空间,与孔子交流,与巴金谈心,与柏拉图辩论,与牛顿、爱迪生一起探索科学的奥秘,也可以追随徐霞客的足迹领略祖国的山川之美,成为精神财富的主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就必须利用图书馆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吸引学生的目光,使他们从应试的题海中解脱出来。
与传统阅读形式相比,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学生阅读的方式有所改变,效率也大大提高。小学课本上的教材内容,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课堂教学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打开一扇门,更多更精彩的知识要学生在课外的大量阅读中去补充。比如学习《包公审驴》一文时,我们利用图书馆提供的关于包公的书籍、关于包公的百家讲坛影像等专题资料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这样的课程资源既具有文艺娱乐性,其中穿插了很多电视剧中的情节画面,又具有教育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阅读的载体发生了变化,由此带来的信息多、内容新、速度快的优势将更利于小学教学,利于学生课内外阅读的质量提高。总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利用图书馆的活动场所,让这些资源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
三、合理利用图书馆,使其成为普及学生科技知识的摇篮
合理利用图书馆,积极开展科普书籍的课外阅读活动,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也为学生将来成为改造世界和创造世界的有用之材打下良好基础。
如学习《海洋生物》时,许多同学自觉利用图书馆查阅资料,找到了不少相关海洋生物的资料,他们把自己查找的图片资料装订成册,录像资料刻录成碟,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这样的学习,活跃了课堂气氛,营造了查找资料探究科学知识的氛围,真正达到了培养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自主查找的目的。
利用图书馆开展科普书籍课外阅读活动,是普及学生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它能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使学生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触类旁通,更好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小学科学教材的内容;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发挥学生的特长,使学生能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科普书籍,发挥自身潜能。
四、运用网络技术,整合传统与现代的图书馆资源,更好地服务小学素质教育
搞好多媒体及校园网的建设,整合学校电子阅览室以及校园网上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推进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1、加强电子阅览室的建设
随着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网络电子出版物的大量出现,学校图书馆应加强电子阅览室的建设,收集数字化资源,向师生提供电子化的阅览服务,尤其在研究性学习不断深入开展的今天,视频等多媒体电子阅览的提供,更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从而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经历的不再仅仅是单调的语言文字的说教。
2、在校园网上建立图书馆网页
我校在校园网上建立了图书馆网页,使现有的图书馆资源,如借阅信息、馆藏情况、推荐书目等内容,在任何能上互联网地方的本单位用户都能随意检索查询清楚。让图书馆网页全天候为全校师生服务。
3、利用校园网络,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我校利用校园网络、班级网站,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征文活动、普及科技知识的教育活动,学生将自己的作品随时传上网络,广大师生也可以随时发表评论,这些比赛检验了学生的阅读成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各种活动中,不少学生通过到图书馆查找书刊、资料,从而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进而组合、利用各种图书资源,扩展自己的学习空间。
五、利用图书馆资源,促进教师的素质进一步提升
学校图书馆通过各种不同方式的信息服务,为师生提供高尚的文化娱乐,塑造了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用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给予人们文化的熏陶,发挥对师生的教育功能,为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果作出贡献。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研成果的大量涌现,知识更替可谓日新月异。据有关资料介绍,近年来涌现出来的科技成果,远远超过了人类过去两千年的总和。科技发展速度越快,知识的失效率就越高。而教师要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学校图书馆作为素质教育的知识储备库,既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也是对老师进行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师作为教育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因此,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首先要对教师进行素质教育和继续教育。学校图书馆凭其丰富的各种学习资料,使它成为学校对教师进行教育的一个“课堂”。因而,我们必须充分地发挥中小学图书馆对教师的教育功能,有系统地开展教师的继续教育,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总之,图书馆在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其作用是无法估量的。建设好,充分利用好图书馆是时代的召唤,现实的需要,是小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必须。学校要充分利用图书馆,全面发挥它的功能,让图书馆真正成为发展师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使素质教育的天更蓝、路更宽。
【参考文献】
[1] 卢建学•《利用图书馆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8年 3期
[2] 高桂芳等•中小学图书馆读者工作. 海洋出版社,1991.
[3] 熊钟琪•少年儿童图书馆(室)工作.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
[4] 李淑玉•《发挥图书馆资源优势多途径为师生服务》•《 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2006年 2期
[5] 梁海燕•《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 开拓语文教学新天地》•《吉林教育:高教 》•2009年 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