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顺德区莘村中学 周庶平
初中语文课本里有一篇鲁迅先生的文章,文题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其中“三味”就是把诗书子史等书籍比作佳肴美味,比喻为很好的精神食粮。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人只有通过读书学习,汲取书中的思想营养,用人类创造的文化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开阔视野, 增长见识, 启迪智慧,提高素质,增强能力。高尔基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变得彬彬有礼,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开卷有益”。反过来说,“不读书就没有真正的学问,没有也不可能有欣赏能力、文采和广博的见识。……不读书的人就不是一个完人。”([俄] 赫尔岑)。因此,中学教育,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除了搞好课堂教育之外,还要为师生搭建一个多读书,读好书的平台,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这个任务的实施,图书馆理所当然是主角。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机构之一的中学图书馆,能否在这一时代赋予的使命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图书馆是最能刺激和满足学生求知欲的地方,是让人流连忘返的知识殿堂。图书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是配合新课改进行教育教学科研、培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可或缺的两翼。有人说,走进一所学校,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图书馆。因为图书馆建设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一个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办不好图书馆,就不是一所好学校。
我们莘村中学的学校领导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在近几年来,大力加强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完善工作。尽可能地把图书馆建成具有一流条件、一流管理、一流服务的学校标志性工程,成为学校的信息资源中心,成为师生求知和向往的地方,成为学校最亮丽的景观。在图书馆建设中舍得投入,精心施工,重点扶持,在功能教室紧缺的情况下,优先保证图书馆的需要,高规格设计施工、高标准配备图书,现在,我校图书馆大楼正屹立在两座教学大楼中间,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馆内宽敞整洁,宁静和谐,设施齐全。有装备书库2个,书架240个,面积600多平方米;教师阅览室1个,面积150平方米,座位120个;学生阅览室2个,面积1200平方米,座位800个;电子阅览室200平方米,座位100个,配备多媒体装备计算机100台。全馆藏书总量为233500册,电子图书183500册,生均藏书68册。报刊150多种,每天都上架,并开架式供师生阅读。此外,我校利用学校独特办学模式的资金优势,与时俱进,每年都时代发展适时地购买新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图书,以吸引学生前来阅读。
当然,图书馆如果不好好地利用发挥,再好地设施也只是摆设。中学图书馆应当抓住时机,加强对学生的人生熏陶,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学校图书馆应利用图书资源,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全方位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首先是用好管好,这是做好图书馆建设工作的根本。建设高标准图书馆的目的,说到底是吸引读者,是使用,让图书馆成为学生课余生活中最想去的地方。不管学校图书馆建成什么风格,必须在充分利用上做好文章,必须结合阅读课,将图书馆变成学生的第二课堂。开展有声有色的读书活动,把读与写结合起来,在图书馆内开辟展示区,展览师生读书成果,如读后感、读书笔记、发表作品、自办小报等,图书馆让每个学生都能吸取丰富的知识营养,成为潜在的、延伸了的课堂,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我校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举行各科知识竞赛活动;依托图书馆,创办校园文学社团——旭蓝文学社,办起师生、家长喜欢看的校报、校刊,取得了明显效果。每天开放两小时,每周的课程安排一节阅读课,由语文老师带队指导学生阅读,并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其次是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以人为本、服务至上。学校图书馆是为师生服务的,是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及专业发展服务的,是为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服务的。因此,我校图书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把方便师生借阅放在首位,书架由高变低,开架阅读。图书馆安装了背景音乐系统,使读书变的轻松愉快。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重要年龄阶段,虽然求知欲望强烈,但阅读心理不成熟,对假、丑、恶的东西没有足够的识别和抵抗能力,容易受不良倾向的影响,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学生读者往往无从下手。好读书的同时,还需读好书。因此,我校老师以及图书馆工作人员经常向学生介绍、推荐一些内容健康、格调高雅、艺术性强的课外读物,使学生读者能够自觉抵制那些格调低下的书刊。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差异,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课外读物;帮助他们学会利用图书馆和工具书,获取自己所需要的馆藏文献知识信息,使其能够接受到专业课堂所没有的课外知识、思想素质教育,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文化修养,有效地发挥出图书馆的素质教育、社会教育功能。
第三,以图书馆为中心,构建书香校园,让浓浓的书香飘满校园的各个角落。一个人读书的黄金时间在中小学,在中小学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我校把图书馆建设根植于校园文化之中,把图书馆建设与学校的教育科研联系起来,与教师的专业成长联系起来,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联系起来。师生需要的,就是图书馆建设要做的。因此,我们把图书馆建设放在一个更加开放的空间进行,班级里设有图书角,各个专用教室有专业图书架,学校的走廊、大厅、花园、甬道两侧、绿荫之下都有师生阅读的石桌石椅。书的香气就象花香一样弥漫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让老师、学生把读书当成是是最自然的事情,他们从书中汲取阳光和水,从而丰富了思想,增加了文化底蕴。校长、主任亲自带头走进图书馆,改变一些不爱学习的学生的读书窘境。校长读书带动了教师读书,教师读书带动了学生读书,形成了学习型校园的良好氛围,为书香校园的形成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第四,运用激励机制,奖励好学者。宋代诗人陆游说过:“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也就是说,在学生的学习中课外阅读很重要,能有效促进课内学习,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学业水平。为了激励学生在课外多读书,特别设立奖项,对积极读书的同学进行奖励,并纳入先进班级评比考核范围。学校每学期表彰和奖励那些热心图书馆工作,热爱读书并且借阅量很高的同学,通过开展评选“十佳读者”“热心读者”的活动,每年评选出十位借阅量最高的同学予以表彰,在图书馆墙上张贴他们的照片,事迹介绍,这有益于他们的读书热情会更加高涨,使每一个走进图书馆的读者学有榜样。同时,图书馆采取积分制的管理方法,就是累计借阅量,达到一定标准时,由原来的一证一书上升为一证二书,依次类推,鼓励同学们多读书。努力营造“多读书、读好书”、“人人走进图书馆”群体读书氛围,从而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以书育人。另一方面,各年级语文组,收集学生的读书笔记起来进行评比,评出“十佳优秀读书笔记”,展出示范,以供学习,并在学校旭蓝文学社刊物上发表学生写得好的读书心得及读后感等文章,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此外,我们学校每学年还定期举办讲座,聘请专家学者到我校讲学,宣讲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介绍如何利用图书馆资源成就人生理想的具体做法。让专家现身说法,从心理学角度上说,是以一种很好的趋从作用,尤其是对高一学生,作用会更大。每一次专家讲座之后,都会引起强烈反响,都会掀起一次读书热潮,就说明了这一点。
总之,青少年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是千千万万家长的寄托。教育和培养好青少年,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能否实现,中华民族能否实现伟大复兴的大问题。青少年时期是青少年各方面素质特别是诸社会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教育的黄金时代。所谓 “自古英雄出少年”,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抓住育人的最佳时机,教育好年轻一代,多塑造一些品学兼优的好苗子。
“太羹有味是诗书”,我们要充分发挥图书馆自身有利的条件,丰富的藏书,寓教于乐,用人类创造的优秀文化给青少年提供精神营养,为培养新一代高素质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2010-6-9
参考文献:1、《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年1——5期相关章节。
2、《图书馆论坛》2009年10——12期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