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伟德betvlctor的客服平台 > 佛山市教育装备网 > 图书馆工作 > 图书工作交流

优化图书馆 阅读促成长

发布者:伟德betvlctor的客服平台电教站发布时间:2010-12-14 16:54
佛山市顺德区容桂高黎小学  梁  丹
 
      [摘要]:学校的图书馆是学校的图书情报中心, 是为教师教学和教育学生的第二课堂。图书馆的职能以收集、典藏、书刊、借阅和一般浏览为主, 随着科学和时代的发展,现在赋予它更广泛的职能,除保存其传统的职能外,更突出了它的教育阅读职能。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和阅读能力,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综合教育的工作,利用最新书刊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更新调整其知识结构。
      [关键词]阅读 读书方法
      
      学校的图书馆是学校的图书情报中心, 是为教师教学和教育学生的第二课堂。图书馆的职能以收集、典藏、书刊、借阅和一般浏览为主, 随着科学和时代的发展,现在赋予它更广泛的职能,除保存其传统的职能外,更突出了它的教育阅读职能。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和阅读能力,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综合教育的工作,利用最新书刊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更新调整其知识结构。
       一、阅读是一种双向交流。
      阅读不仅仅只是“读懂”。不少学生阅读时,往往心不在焉。他们简单地认为,读书,就是把书中的内容看懂即可。其实,这只是一种最浅层次的阅读,是无法真正领略作品丰富的内涵的。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应该是一边吸取他人的思想或体验他人的情感,一边则打开自己思想感情之门,让两者彼此撞击、融合,这种撞击、融合的最高境界,就是“共鸣”。在这个意义上,阅读也是一种交流。既是交流,就应该是双向的,不是绝对被动的吸取。
      二、激发阅读兴趣,营造阅读氛围,拓宽课内外阅读渠道。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好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我认为要让书籍能够占据学生的心灵,就必须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大造阅读的声势,在班内建立“图书角”,安放图书橱,把学生自带的、喜爱的图书装进书橱,以确保可供学生阅读的图书源源不断;同时,还鼓励学生利用阅读课和课余的时间,到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借阅图书。另外,在教室墙壁上还设置“书海悦韵”、“读书天地”、“阅读指南”等版块,包含读书心语、美文摘选、佳作赏析等内容。班内书香萦绕,学生置身其中,天长日久自然会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情操必定受到良好的陶冶。
      三、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
      阅读讲究的是数量和质量的结合,没有一定的数量作保证就没有质量可言。语文新课标中也明确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这就将阅读的数量界定了。有了数量才能谈质量,正如诗圣杜甫在诗中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只求数量,不能保证阅读的质量,通过课内外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化、思想素养也是难以实现的。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四、教会阅读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对小学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低年级孩子阅读方法的指导切不可简单的理解为单纯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大量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方法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学习能力是否提高,与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情绪意志等直接关联。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时要结合调试学生的心理因素,要培养学生耐心、尽心、静心、精心地阅读态度。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精辟地阐述了阅读方法指导的问题:“读有字书,精读博览,广为采撷;读无字书,汲取生活之水,开阔视野。”教师要善于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书本向生活拓展,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汲取源头活水,开掘学生发自内心的对阅读的接纳与喜爱。
       其次,教给学生一些简单易做的阅读方法。学生一开始课外阅读,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学习一些常见的阅读方法,如精读、略读、跳读、游览等,要求不宜过高,贵在养成习惯。 阅读是可以做一些笔记,例如:圈圈画画;读读想想等。
      五、阅读少不了思想功底。
      今天阅读的东西,大多是前人思想的结晶。你阅读托尔斯泰,等于在与托尔斯泰交流思想,那麽,你自己也应该具备较高层次的思想境界。如果你一下子读不懂,这是因为你眼下的思想功底不够,还暂时无法与这位伟人进行思想交流。不要紧,你可以从一些主题较为浅显的作品读起。为了加深自己的思想功底,可主动地从古今中外的伟人事迹中吸取养分。如屈原的“虽九死亦未悔”、“吾将上下而求索”;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还可以主动阅读一些哲学、思想类的书籍,以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阅读过程是个渐进渐深的过程,你的阅读面越广,阅读量越多,你积累的知识也就越丰富,你的思想功底也越深厚,那麽你阅读某一部作品时,开掘起来就越易,也更能见深。反之,你阅读只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阅读还需要常读常新。阅读一部佳作,就如一座原始森林,每次进入都能得到新的收获,都能满载而归;也如一座宝石矿,今天挖到宝石,明天再挖,仍挖到新的宝石。随着科学和时代的发展,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形式也有很大变化,现在学校的图书馆都有电子阅览室,以便学生更方便和快捷阅读书籍,查找学习资料。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说的是方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规矩,无法画出准确的方和圆。同样,没有正确的读书方法和技巧,也不能提高读书的效率,甚至无法把书读好。古今中外,许多杰出的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作家和其他学者专家在读书时,都很讲究读书的方法和技巧的。他们中间的一些人还就读书的方法和技巧写下了许多很有益的文章。事实证明,凡是读书有成效的人,都很重视读书的方法和技巧。
       高效读书,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读法。想要把一本书读得透彻,不能简简单单、随随便便地读,而应有步骤、有层次地读。我们在精读活动中最常用的方法是——“五步读书法”。所谓“五步读书法”,顾名思义,就是把读书的过程分五个步骤:浏览、提问、细读、复述、总结。
       1、浏览。浏览全书是精读的前奏,其目的在于大致了解阅读物的主要内容。浏览范围包括封面信息、内容提要、目录、序言和后记。
       2、提问。把握住全章的概括性内容之后,就要将文章分成若干节,对各节逐一阅读。对一节内容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以引导进一步的细读,试着将标题转换成问题。
       3、细读。细读是精读的关键阶段,精读的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这一阶段的收获。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4、复述。复述是对阅读物的进一步理解、消化。在基本读懂的基础上,阅读者须用自己的语言把所读的内容准确叙述出来。
      5、总结。可以借助各种笔记,如提要笔记、心得笔记,总结全书,以实现由厚到薄的转化。
总之,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我们要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创新、充实、改善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们更轻松快乐的学习、阅读、成长。
 
 
 
参考文献:
张德胜  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1
王伟  李田  读书活动         南海出版公司           2001
肖卫    高效读书法则         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 -
-->
- -
Baidu
1946bv1946伟德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