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顺德区北滘朝亮小学 梁焱群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中小学图书馆要紧紧跟上教育形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变革,增加藏书量,加强图书管理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并积极拓展其职能,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素质 教育 培训 服务 发展
“中小学图书馆是保证学校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的一项必不可少的事业”(《中小学图书馆宣言》), 它是学校书刊情报资料中心,是一个以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以教育和辅助教学为主要形式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机构,是对师生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随着当前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全面实施,学校图书馆的重要地位,独特功能、巨大作用也就越发显现出来。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工作,本人作了以下思考。
一、在现有基础上,增加藏书量。
学生来到新学校听说可以去学校图书馆都会很欢喜,去过之后,再问他们还去不去,他们都会说不去了。可见图书馆对学生一点吸引力都没有,归根结底是因为图书馆的藏书数量是很少的,藏书种类也贫乏。早在一九九零年代,国家教委就颁布了《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要求小学图书室藏书量不少于本校学生的10倍。但是,到目前为止许多学校都达不到这个要求。各中小学学校领导要重视学校图书馆的建设,而不是把它作为供上级领导和外来人员参观的摆设。我们要想方设法增加藏书量(包括数量和种类)。要增加藏书量,必须专款专用,购书款必须用于购书,一旦发觉挪为他用立即严加处理。购书费可以不直接下达学校,每年由上级部门派专人带领各校图书管理员到大型的书店统一选书、集中付款的方式购书。这样,可使购书费百分之百用于购书。要增加藏书量,可以发动学生、社会人士、社会机构等给学校捐赠图书;要增加藏书量,可以全镇甚至全区中小学图书馆联网,互通有无,化零为整。
二、加强图书管理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目前,学校图书室的管理现状较为滞后。大多数中小学图书馆管理员都不是专职和专业的。他们不但要身兼数职,而且从未接受过图书馆专业知识的学习。比如图书管理员不懂如何给图书分类,绝大部分学校都按自己主观意志“大致分类”。没有正确的分类,就没有正确的排架,因为长期的分类混乱,造成了长期的排架混乱。要提高服务质量,必须加强图书管理员的业务培训,可以派出去学习,也可以请进来指导。组织图书管理员学习《中图法》(少儿版),学习如何分类与编目,业务水平提高了,才能相对保证分类编目的准确性和统一性。分类编目的正确,必然会促使排架正确。从而使图书室管理逐步走向规范。
三、组建流通网络,化零为整。
总听家长说孩子不爱学习,爱玩,整天痴迷电视和电脑游戏。其实不然,现在的孩子求知欲也很强,他们很想读书,只是苦于找不到自己感兴趣的书来读。如果把本镇或本区所有小学(或中小学)的图书室变做一个图书流动站。各流动站之间与少儿图书馆之间互相沟通,组成有规律的、科学的图书网络。让图书馆网络中心的图书在网络中畅通地流动,于是各校学生不用出校门,就能借到自己想读的图书。流通网络以镇或区图书馆为“心脏”,控制网络中每一条“动脉”的流速流量,并及时补进新书。这样就能使全镇或全区共有的每一本书,在一定时间内,流通到每一个流动站,提供给每一个学生。这不仅提高了每一本书的使用率、方便了每一个学生,而且还节省了经费、节省了书库面积、方便了管理。流通网络中的中心馆与各流动站的关系如同总书库与分书库。所有的书都为“公”有,所有的书都在流动,流动的书如同知识长河,为孩子们送去了成才的营养。在如此方便的条件下,那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都可能成为镇或区中心图书馆的读者。做到这一步,图书馆才算尽到了培养世纪人才的职责。
四、学校图书馆要面向家长,提供科学教子的方法。
一说到学校图书馆,都以为只能为学生和老师服务,其实我们也可以为学生家长提供服务。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是民工子弟,可以说是来自五湖四海,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缺乏教育子女的正确方法。孩子的学校也是家长的学校,学校有义务教给家长教育子女的正确方法。我们除了请专家来开家教讲座外,学校图书馆还可以为家长提供一些有关家教的书籍,比如《儿童的心理素质》、《孩子心目中的父母》、《怎样使孩子更聪明》、《如何帮助孩子学好功课》、《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这些书籍可以是家长来借阅,也可以委托孩子来借阅。让家长通过阅读,改变观念,提高教子素质,让学校真正发挥家长学校的职能。家校合作,共同培养新世纪的合格人才。
一个爱读书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近来我校积极响应区镇发出的“书香校园”号召,如火如荼地开展各种读书活动,举行了阅读比赛,语文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区举行的“小书阁,大世界”之读书有感征文活动等活动,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读书高潮。在引导儿童好读书,读好书,培养他们热爱阅读、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和风气方面,校图书馆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中小学图书馆要紧紧跟上教育形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变革,充分发挥并积极拓展其职能,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学校图书室一跃将成为不可取代的文化教育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