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顺德区容桂瑞英小学 陈翠
摘 要:“诗意图书馆”是个物质加精神的概念——就是为师生创建包括传统图书馆在内的各种阅读平台,用阅读影响阅读,用阅读提升阅读,把阅读传给下一代的自我教育模式。诗意图书馆的价值观;诗意图书馆的载体;诗意图书馆的机制;诗意图书馆的成果。
关键词:诗意 阅读
在一定意义上说,一间图书馆就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因为读书就意味着教育。学校就是一个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读书的空间,读书就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最终使自己站起来的一种自我教育方式。在瑞英的校园里,阅读是师生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我们在阅读中与大师对话、与社会对话、与自然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在对话中共同成长。建立阅读型教育特色的校园,是我校走内涵发展道路的一种必然选择。富有诗意的图书馆,富有诗意的阅读活动,富有诗意的瑞英人,是我们的追求。
什么是“诗意图书馆”:图书馆是个建筑物,代表着放有许多书的地方。诗意图书馆是个物质加精神的概念——就是为师生创建包括传统图书馆在内的各种阅读平台,用阅读影响阅读,用阅读提升阅读,把阅读传给下一代的自我教育模式。在阅读中阅读影响老师,老师影响孩子,孩子影响家长,家长影响社会,形成良性辐射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力量。
一、 “诗意图书馆”的价值观——阅读是一种无声的学习成长。
阅读是教师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教育需要文化支撑,教师需要文化提升,课堂需要文化滋润。没有文化内涵的教育与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没有文化营养的教师是注定走不远的。教师要做一个阅读人,这样就会踏上书的阶梯,坐拥人类智慧,开阔教育视野。教师阅读是教育振兴的需要,是中华民族振兴的需要。阅读对学生的意义更不容赘言,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得好:“靠读书长大的学生,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靠做练习册长大的学生,是没有文化底蕴的。”
在校本研究的路上,我们越来越意识到,阅读作为自我学习的一种最佳的方式,只有在师生中深入人心,才会像花儿一样,无声地开放,芳香四溢。2006年,学校在开学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诗意图书馆”的价值观,师生必须在学校这座“诗意图书馆”里共同学习成长。我们还制定了师生学习成长誓词及实施细则,编制了师生学习成长手册。在这些誓词里,我们看到瑞英人对阅读的深刻的理解,阅读书籍、阅读课堂、阅读人生、阅读社会……在这里,阅读已超越了狭义的含义获得了更开阔的视野。在师生学习成长这本手册里,见证了每个瑞英人在这个“诗意图书馆”的大集体中的一段美好学习人生经历,将成为我们人生的一份珍藏,当翻阅这段经历时,我们会觉得教育人生、学习人生原来是一种美丽的成长。
二、 “诗意图书馆”的载体——阅读是灵魂跃动的舞台。
“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阅读的爱与怕》的作者把阅读看作“像呼吸一样自然”的事情,那真是一种至善至美的学习境界。瑞英的师生在学校创建的“诗意图书馆”里的种种载体里感受着一次次阅读的“深呼吸”。我们通过这样的“深呼吸”来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我。阅读是为了心灵的自由。我们提倡阅读应是以传统的纸质文本阅读为主,《书是要捧着读的》一文中写道:“本书在你手里,它有一种相对的安定感和归属感,你读起来会相对比较认真,思考也会比较多。当你拿着一本书看的时候,你会把它当作一种道理,一种经验,一种智慧,需要更多唤起你去消化。”在瑞英人看来,在书里发现人生,在人生里发现书,是最快乐的事。
1、 每周一诵一讲——曼妙舞台。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你都会看到瑞英的稚子在国旗下牙牙作语,他们或是在诵读美文,或是在演讲。也许读得奶声奶气,也许讲得幼稚可笑,可是在瑞英,在这个“诗意图书馆”般的校园里,一切都如洗手焚香,来得郑重其事。学子们收获的又何止一文一得,他们铭记的是这份与阅读有关的美丽。阅读可以令灵魂跃动,而这每周一诵一讲,则是曼妙的舞台。你来过,他也来过。
2、 班级图书一角——涓涓细流。瑞英十分重视班级文化建设,每个班级都拥有自己的图书柜,里面整整齐齐地码着各色的书,有书号有管理有制度。也许是早上,或是课间,放学的时分,孩子们围在图书角边阅读,不管是浮光掠影随意翻翻还是因时间不够意犹未尽,总之,书海里的点滴如涓涓细流,滋润了成长之心。
3、 年级流动书柜——心灵驿站。学校开展阅读活动要回到读书的本义上去,切莫让阅读成为精神的桎梏,而是通过阅读让学生在精神原野上的自由驰骋。为了营造肆意驰骋的原野,为了让瑞英的每一个角落都洋溢书香,我们在年级设流动的书架,由学校统一制做精美灵巧的轮滑式书架,图书从学校图书馆借用。流动书柜就像一个个心灵的驿站,在楼梯的转角处,在树丛下的林荫道中,在寂静的走廊深处……
4、 经典诵读活动——寻根觅源。只有崇尚经典、选读名著,即读“好书”,读有“文脉”的书,我们的阅读文化才是健康、有利的阅读文化。“有的书不如不看,不如让他们看看天上的太阳,也许太阳会告诉他们更多深刻的道理。”“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瑞英的阅读教育富有深度,瑞英的学子按年段在老师的引导下读《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唐诗》《宋词》……几年来我们举办了多次经典诵读活动,获得英国访问专家的好评。我们还坚持向学生、家长推荐好书,并通过班级的读书介绍会让同学生们之间互相推荐好书。推荐的方式还有:印发推荐书目;在学校网站上设置“新书介绍”;还通过家长的短信推荐。
5、 瑞英学子大讲坛——指点江山。在阅读中,儿童的生命个性在无边的草原上得到彰显:自由呼吸、自由吸取、自由奔放,成为了学习生活的主动者。阅读是主动性行为,主动是一种浪漫。瑞英的教师要做一个“牧者”,做一个能为孩子成长提供优质“草原”的优秀“牧者”。这一片水草丰茂的土地就是“瑞英学子大讲坛”。这是学生的天地,讲什么、怎么讲是自由的。学校设总坛,每学期一次,年级设分坛,每学期一次,班级设月坛,每月一次。可以是演讲、报告形式;可以是辩论、讨论形式。主题可以围绕天文、地理、历史、环境、新闻等选取。我们的学生在这“自由”里面实现自由地成长。我们鼓励学生像杭州市春雷中学学生敢于易中天叫板一样,向经典、向名人、向权威挑战,培养出瑞英的“易中天”、“于丹”。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在自由的学术环境中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有个性、有风格的人。
6、 晨诵午读晚写——诗意栖息。推广阅读更重要的是在学校、班级形成阅读的风气。使阅读成为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学校与教师不要在阅读上设置太多的规定,最重要的是把好书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以此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晨诵、午读、晚写”是我们瑞英教育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生活方式,它将还儿童幸福的生活。晨诵——与黎明共舞,唤醒生命,让儿童吐纳最新鲜的空气,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通过晨诵,带给孩子一个好心情,让孩子能满怀激情地投入一天的学习。午读——代表的是整个儿童阶段的非学科性质的阅读。其中的核心内容就是阅读属于孩子们自己的童年书籍。通过师生共读,实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真正的共同生活,让大家真正地感受到了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晚写——指的是学生晚上写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头不读书的好习惯。此外还可以写日记记录成长,在日记里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相互激励、抚慰,形成温馨日常的生活方式。
7、 科组图书柜——我心飞翔。瑞英教育一直推广教师阅读工程。这项工程的指导思想是:进一步打造学习型团队,让每个瑞英教师以阅读为荣。让教师有阅读的书籍,有阅读的时间,有阅读的活动,有阅读的评价。这项工程的主要内容有:学校层面,学校以科组为单位统一购买一批教育书籍,每个办公室置一个图书柜,每个校区每月开设一节教师阅读课,每个科组每月一次读书交流会,学校继续为教研员等免费赠送一种教育刊物。
8、 师生阅读服务社——温馨小屋。教育离开阅读就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瑞英教育要把向师学推广阅读,让师学养成阅读的习惯当作教育的重要使命。为此我们创建了“瑞英师生阅读服务社”。在花溪、桂馨两个校区分别有一个温馨小屋,小屋里有一个笑容可掬的社长,他们为了服务师生的阅读作了很多工作。他们根据需要订出各年段学生的阅读书目,他们拟出师生阅读考级的方案,他们策划各类师生阅读的活动……
9、 学校图书馆——心灵家园。学校图书馆在四楼,校园里相对视野开阔、安静的地方。每当轻轻走进窗明几净宽敞空间,那林立的书柜,那充满童趣的桌椅,那随风摇曳的绿色植物,那简洁易行的借书流程,无不给人以静谧的享受。书很多,并且每个学期都有新增(开学之初的重要任务就是添书),无论是哪一种个性的老师孩子,无论是哪一学科哪一种兴趣,都会在这里寻获宝藏。有的老师放学后一坐就到天黑,有的孩子依依不舍地踏着铃声离开,怀着期待而来,揣着热望离去。心灵的家园,永不枯竭。
10、 大阅读课——精神盛宴。学校每个学期都会在各科组开展大阅读课,所谓大阅读课,有五大:大主题,大过程,大参与,大视野,大场面。这些阅读课就好比是师生阅读生活里的一个个大沙龙,它贯穿着一个学期的阅读活动,从开学的共读一本书,到中期的各类辩论活动,再到这节课,是一个长长的过程里的一个精神的盛宴。一个年级上百名学生济济一堂,共同交流分享,诵读展示。把阅读生活推向了高潮。
种种“诗意图书馆”的载体丰富着瑞英教育之魂,瑞英的师生乘风破浪,渐入佳境。
三、 “诗意图书馆”的机制——阅读是一览众山小的自信。
“诗意图书馆”造就了一批气定神闲的教育者,一群意气风发的孩子,不知你是否有这样一种感觉,当你的学识比周围的人要多的时候,是不是会不自觉地站直身子,感觉自己有一种自豪、高雅的气质。是的,那都是因为我们有丰富的知识支撑着。我们每天都在成长,在获取知识中成长,在读书中成长。瑞英的阅读型教育机制以其挑战性、趣味性、人情性获得师生的认可与拥护。
1、富有挑战性的阅读考级方案。一个校园是否形成阅读文化的一个主要标志就是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此,我们通过师生阅读服务社征集相关意见 制定出富有挑战性的“读书考级”方案。 (方案中列出了各年级规定的读书书目,鼓励学生遨游书海。学生读书每达到十万字就可升一级)该活动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在校园里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风潮,学生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乐,以读书为时尚。
2、富有诗性的教师阅读激励机制。制订教师个人书房(柜)建设指南。指南指出教师个人书房需向南、采光好,有绿色植物,安静,有大量图书。此举在教师群中激起很大反响,老师们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为自己开辟一个精神的家园,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诗性天空。此外,我们还制订了教师阅读积极分子评比条件,开展教师阅读积极分的申报、评比、表彰活动。在瑞英,阅读不仅是语文科的事,各学科老师一样需要阅读。为此我们将阅读作为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部门制订出相应的阅读要求与监督机制,确保阅读走进各学科,学校制订教师个人阅读计划表格,教师根据个人情况填写完后,要向全体学生公布这个阅读计划,并将阅读计划表格张贴在课室规定的地方,期末每个教师要向学生公布阅读计划的执行情况。
3、富有趣味性的阅读心得交流评比。在瑞英,交流阅读是一件快乐而富有趣味性的事情,我们为老师、学生的阅读交流提供各种平台。瑞英的校园网上有互助社区,社区里的说吧、交流区等区域都是教师们交流阅读心得的园地。此外,我们还根据教师的层次开设主题不一的读书论坛。例如2008第二学期,我们开设了青年教师、中层骨干、学校领导等不同层次的论坛,其中“我与阅读”为主题的演讲中,老师们酣畅淋漓地讲述了自己与阅读千丝万缕的情感,抒发了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与感悟。瑞英的学子们也有属于自己的阅读交流天地,每个学年我们都会举行“瑞英小学读书报告会”,各班的阅读积极分子争相出演,以开阔的眼界演绎瑞英的风采。
4、富有人情味的教师阅读沙龙。阅读令人睿智豁达优雅美丽。在阅读中老师们意识到,虽然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让人生在有限的长度内,宽广辽远,波澜壮阔,奔腾汹涌,浩荡激越。瑞英的老师们因阅读而变得雍容,他们通过工会,组织了“教师阅读沙龙”,在轻松优雅的沙龙活动里,他们轻言慢酌,远离功利,寻求精神的昄依。他们确信,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物相,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外在的形貌基于遗传而难于改变,但人的精神可以因阅读而蓬勃葱茏气象万千。
四、“诗意图书馆”的成果——阅读是繁华散尽的一片宁静。
我们在阅读中追寻一片宁静。在这喧嚣、浮华的世界里,一名教师只有在阅读中才不会被外界的力量左右,去追寻心灵的一片宁静。在这充满诱惑的社会里,一名学生只有通过阅读才能远离网游远离低俗,追寻精神的富足人格的独立。儿童的幸福应是快乐地成长。快乐是一首诗,成长是一种幻想。而阅读是诗的灵感,是幻想的翅膀。“诗意图书馆”的成果有时并不以累累之状出现,一片绿芽的舒展,一朵小花的绽放,都是收获,都是结果。瑞英的师生在这种教育模式里成长了,幸福了,这种成果便呈现出一种宁静的色彩,如雨后长空,虽不缤纷,却澄澈无垠。无限包容。
1、小木棉文学社获评“顺德区优秀文学社”。阅读型教育的最大受益者是我们的孩子,他们在阅读中,在文学的熏陶中,穿越时空,为自己开辟了遥望世界的无限星空。他们与时间逆行,揭晓迷离的过去,抵达遥远的未来,开启无数个维度空间,让思想纵横捭阖,通向伟大的心灵。他们用稚嫩的笔创作,用我手写我心,一篇篇洋溢着童真童趣的美文装订成《小木棉》里沉甸甸的快乐。
2、多名教师获顺德区文学创作奖。陈翠、李玲、陈伶俐等老师在顺德区首届教师文学创作中获优异的成绩。阅读使文字具有了永恒的价值,它比图像更空灵,比记忆更清晰,比冥想更深邃。它能让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让你凌驾于伟人的思考之上。是阅读令我们的教师不断成长,是阅读使他们的笔下生花,思想像泉水一样汩汩而流。
3、成功举办多次学生个人藏书展。作为学校的传统活动,学生个人藏书展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反响,电视台多次到学校采访,家长们赞不绝口。学生个人藏书展是我校“诗意图书馆”的一项成果。它展示的是阅读对孩子的影响对家庭的影响对社会的影响。它综合地体现了书香给孩子带来的快乐给家庭带来的品位给社会带来的良性示范作用。一个参展的家长说得好——阅读是幸福的发祥地。缜密的逻辑,深奥的思想,崇高的境界,伟大的灵魂,都环拥着阅读者。通过阅读,我和孩子视通四海,思接千古,与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做一个读书人,就是做一个幸福的人。
篇末感言:
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一定是美丽的城市。
每一个人都可以从阅读中得到心灵的慰藉。每一个人都是阅读的主人。阅读仅仅是为了活着,快乐地活着,有灵魂地活着,高质量地活着,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活着的人。阅读是娱乐。因为阅读,所以快乐。阅读是生命的光合作用。因为阅读,生命才春意盎然。
参考文献:
《教育阅读的爱与怕》
《书是要捧着读的》